3773考试网
 3773考试网 - 高考 - 高考模拟题 - 高考历史 - 正文
北京 上海 广东 山东 江苏 浙江 湖北 四川 天津 陕西 湖南 福建 重庆 安徽 辽宁 江西 海南 宁夏 吉林 山西 广西 云南 新疆 黑龙江 青海 甘肃 西藏 河北 贵州 河南 内蒙古

山东省德州市2015届高三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

来源:2exam.com 2014-12-7 19:33:23

历史试题
2014.11
本试卷分第I卷(选择题)和第Ⅱ卷(非选择题)两部分。第I卷1至4页,第Ⅱ卷5至6页。满分l00分。考试时间90分钟。
注意事项:
1.答卷前,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、考号、考试科目、试卷类型(A或B)填涂在试题密封线内的答题纸上。考试结束,将试题和答题纸一并交回。
2.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。用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。如需改动,用橡皮擦干净后,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,不能答在试卷上。
3.第Ⅱ卷用钢笔或0.5毫米中性笔直接答在答题纸上。
第I卷  (选择题  共50分)
一、选择题:本大题共25小题,每小题2分,共计50分。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,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。
1.王国维指出:“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,一曰立子立嫡之制,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,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、君天子臣诸侯之制”。据此判断,他认为
A.西周制度胜于商代              B.立子立嫡之制始于西周
C.宗法制适应分封制需要而产生    D.西周分封对象限于宗族子弟
2.伏尔泰说:“人们完全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,在那里,事无巨细均由相互制约的大衙门审理,而只有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这些衙门任职。中国的一切都通过这些衙门自我调节。”该材料盛赞了古代中国的
A.内外朝制、察举制      B.三公九卿制、察举制
C.三省六部制、科举制    D.内阁制、科举制
3.乾隆时,军机处官员管世铭诗称“面承密敕语从容,分写新纶撰进恭;御笔亲增三五字,别传天语带朱封。”据此,对军机大臣职能理解不正确的是
A.参与奏折批复    B.提出处理意见
C.草拟皇帝谕旨    D.裁决军国大事
4.古希腊民主和现代民主殊为不同,古希腊民主的局限主要在于
A.剥夺了非公民权益以及女权    B.剥夺了本城邦成年男子权益
C.剥夺了妇女、儿童权益        D.剥夺了穷人参政权益
5.《十二铜表法》第六表第九条规定:“凡以他人的木材建筑房屋或支搭葡萄架的,木料所有人不得擅自拆毁而取回其木料。”但第十一条又规定:“在木料和建筑物已分离,或作葡萄架的柱子已从地中拔出后,则原所有人有权取回。”这主要说明十二铜表法
A.条款自相矛盾    B.内容繁杂琐碎
C.保护私有财产    D.维护贵族利益
6.美国总统被称为“第一先生”,他的妻子被称为“第一夫人”,家庭被称为“第一家庭”。以下不属于美国总统职权范围的是
A.掌握国家行政大权        B.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
C.提名任命政府高级官员    D.任命和罢免最高法院法官
7.“英国人坚持中国人应该在平等的基础上将其国家对外开放,这个要求引起了冲突。因为中国人仍然视英国人为蛮夷,在这种情况下,只能有一个结果——发生战争。”这段话
A.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起因    B.掩盖了鸦片战争的侵略性质
C.抨击了英国的侵略政策    D.完全歪曲了中国的外交观念
8.下表是某同学对近代中国革命运动的分析,其中史实和结论逻辑关系正确的是
史实结论
A太平天国后期提出《资政新篇》反映了农民阶级向西方学习的愿望
B义和团提出“扶清灭洋”口号说明正确区分了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
C武昌起义时熊秉坤、金兆龙首先起义反映出辛亥革命的发生并非必然
D五四运动中学生、工人、商人、市民参加说明五四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
9.《革命后之俄罗斯政变》载:“士兵工人代表会者出焉,渐与临时政府相轧轹,几有不可驾驭之势”,“据昨日报端之所传,则俄都之暴动复起……主动者即为极端派首领之雷林。”下列描述符合“政变”之后情形的是
A.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   B.列宁发表了《四月提纲》
C.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    D.建立了新的政府——人民委员会
10.中共中央发布的某文件包含以下内容:“(一)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,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。(二)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,及赤化运动,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。(三)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,实行民权政治,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。”据此推断,该文件发布于
A.1924年    B.1927年    C.1937年  D.1945年
11.1954年的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》有以下条款:“三、协助国家机关,推动社会力量,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。四、密切联系群众,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。”由此可以看出
A.当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   B.“政协”是民主党派联合执政机构
C.“政协”具有参政议政职能    D.“政协”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
12.下图是出土于甘肃嘉峪关的魏晋墓葬壁画。据此可知当时嘉峪关地区
\
A.农耕经济的发展在全国后来居上    B.耕作技术进步,促进小农经济发展
C.传统步犁已经基本定型            D.土地兼并现象消失,促进了自耕农生产
13.康熙二十三(公元l684)年,清廷下令开海,设立闽、粤、浙、江四海关,与国外通商。这表明当时清政府
A.海禁政策有名无实    B.主动适应西方贸易体制
C.加强海外贸易管理    D.由于西方压力被迫开放
14.清代景德镇督陶官唐英在《陶冶图说》中记载:“景德镇袤延仅十余里……以陶来四方商贩,民窑二三百区,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,藉此食者甚众。”据此推断不正确的是
A.清代设官监督官窑生产    B.景德镇制瓷业兴盛
C.私营手工业发展    D.资本主义萌芽产生
15.下图为某一历史时期“大英帝国(黑色部分)疆界”。该图制作者所持的疆界观\
A.形成于l7世纪下半期
B.伴随着英国的殖民扩张而形成
C.是英国迈向近代化的必然产物
D.反映了东西方联系开始加强
16.李鸿章曾提出:“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,应悉行仿造,虽不尽断来源,亦可渐开风气。”这一思想影响下开办的洋务企业是
A.安庆内军械所    B.江南制造总局
C.开平煤矿        D.上海发昌机器厂
17.1912年4月22 日上海《申报》刊载《西装叹》:“更有西装新少年,短衣窄袖娇自怜。足踏黄革履,鼻架金丝边。自诩开通世莫敌,爱皮西地口头禅。醉心争购舶来品,金钱浪掷轻利权。”这表明20世纪初的上海
A.服饰革新遍及城乡      B.崇洋心态已成社会主流
C.外来文化被广泛接受    D.都市青年追求社会时尚
18.列宁指出:“1921年开春以来,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、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、方案、方法、制度。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,就是……活跃商业、小企业、资本主义,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,或者说,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。”“改良主义的办法”的实施使得苏俄
A.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    B.失去了工人阶级支持
C.缓解了经济政治危机    D.形成了斯大林模式




  • 上一个文章:
  •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
   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,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.
    ②本网转载的文/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,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,请在两周内邮件fjksw@163.com联系.
    最新文章


    | 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 | 版权申明 | 网站导航 |
    琼ICP备12003406号